分组查询注意力 (Grouped Query Attention) 是一种在大型语言模型中的多查询注意力 (MQA) 和多头注意力 (MHA) 之间进行插值的方法,它的目标是在保持 MQA 速度的同时实现 MHA 的质量。
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解释GQA的思想以及如何将其转化为代码。
GQA是在论文 GQA: Training Generalized Multi-Query Transformer Models from Multi-Head Checkpoints paper.中提出,这是一个相当简单和干净的想法,并且建立在多头注意力之上。
GQA
标准多头注意层(MHA)由H个查询头、键头和值头组成。每个头都有D个维度。Pytorch的代码如下:
对于每个查询头,都有一个对应的键。这个过程如下图所示:
而GQA将查询头分成G组,每组共享一个键和值。可以表示为:
使用可视化的表示就能非常清楚的了解GQA的工作原理,就像我们上面说的那样,GQA是一个相当简单和干净的想法
Pytorch代码实现
让我们编写代码将这种将查询头划分为G组,每个组共享一个键和值。我们可以使用einops库有效地执行对张量的复杂操作。
首先,定义查询、键和值。然后设置注意力头的数量,数量是随意的,但是要保证num_heads_for_query % num_heads_for_key = 0,也就是说要能够整除。我们的定义如下:
为了提高效率,交换seq_len和num_heads维度,einops可以像下面这样简单地完成:
然后就是需要在查询矩阵中引入”分组“的概念。
上面的代码我们将二维重塑为二维:对于我们定义的张量,原始维度8(查询的头数)现在被分成两组(以匹配键和值中的头数),每组大小为4。
最后最难的部分是计算注意力的分数。但其实它可以在一行中通过insum操作完成的
scores张量和上面的value张量的形状是一样的。我们看看到底是怎么操作的
einsum帮我们做了两件事:
1、一个查询和键的矩阵乘法。在我们的例子中,这些张量的形状是(1,4,2,256,64)和(1,2,256,64),所以沿着最后两个维度的矩阵乘法得到(1,4,2,256,256)。
2、对第二个维度(维度g)上的元素求和——如果在指定的输出形状中省略了维度,einsum将自动完成这项工作,这样的求和是用来匹配键和值中的头的数量。
最后是注意分数与值的标准乘法:
这样最简单的GQA实现就完成了,只需要不到16行python代码:
最后再简单提一句MQA:多查询注意(MQA)是另一种简化MHA的流行方法。所有查询将共享相同的键和值。原理图如下:
可以看到,MQA和MHA都可以从GQA推导出来。具有单个键和值的GQA相当于MQA,而具有与头数量相等的组的GQA相当于MHA。
GQA的好处是什么?
GQA是最佳性能(MQA)和最佳模型质量(MHA)之间的一个很好的权衡。
下图显示,使用GQA,可以获得与MHA几乎相同的模型质量,同时将处理时间提高3倍,达到MQA的性能。这对于高负载系统来说可能是必不可少的。
在pytorch中没有GQA的官方实现。所以我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非官方实现,有兴趣的可以试试:
https://github.com/fkodom/grouped-query-attention-pytorch
GQA论文:
https://arxiv.org/pdf/2305.13245.pdf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