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迄今为止最强大:取消使用上限,访问速度提高2倍
OpenAI在其官方博客中首次提到了ChatGPT Enterprise。
它可以执行与ChatGPT相同的任务,比如写电子邮件、起草论文、调试计算机代码。但新产品还在普通ChatGPT的基础上增加了“企业级”隐私和数据分析功能,以及增强的性能和定制选项。
首先,强调其提供企业级安全与隐私。显然,这是为了减轻那些限制员工使用ChatGPT的企业的恐惧。OpenAI声明其不会根据发送到ChatGPT企业版的商业数据或任何使用数据来训练模型,并且与ChatGPT企业版的所有对话在传输和休息时都是加密的。
然后,适用于大规模部署的功能。ChatGPT Enterprise提供了一个支持批量成员管理的管理控制台,包括单点登录、域名验证和分析仪表板的集成。
再者,迄今为止最强大的性能体验。ChatGPT Enterprise由GPT-4提供支持,ChatGPT企业客户可以优先访问GPT-4,其性能是标准GPT-4的两倍,并具有扩展的32000个token上下文窗口。此外,ChatGPT企业版还可以无限制地访问高级数据分析,这一功能以前被称为代码解释器,它允许ChatGPT分析数据,创建图表,解决数学问题等等,包括从上传的文件。
最后,可共享的对话模板允许员工利用ChatGPT构建内部工作流程,而OpenAI的API平台让公司可以根据需要创建完全自定义的ChatGPT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OpenAI就推出过ChatGPT Plus——这是今年2月ChatGPT爆火后OpenAI推出的每月19.99美元的付费订阅计划。上文提到的高级数据分析功能,以前就只对ChatGPT Plus用户开放。
需要明确的是,ChatGPT Plus仍在继续。OpenAI表示,该公司将ChatGPT Enterprise视为对其的补充。
2、 烧钱容易搞钱难:竞争加剧,增速放缓
“今天标志着人工智能助手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它可以帮助完成任何任务,保护你的公司数据,并为你的组织定制。”OpenAI在博文中如是写道。
就在ChatGPT企业版发布之际,这一领域的巨头OpenAI、微软、谷歌和 Anthropic 之间的人工智能竞赛继续升温。为了促进AI尽快融入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各大公司都使出浑身解数。
今年5月,OpenAI 推出了其 iOS 应用程序,并于7月推出了 Android 应用程序;谷歌持续更新其 Bard;Meta发布免费可商用版本Llama 2;微软一边牵手OpenAI,一边与Meta合作,同时加速ChatGPT与必应和其办公套件的融合;由前OpenAI高管创立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Anthropic推出了Claude 2,后者被视为ChatGPT的最强竞品……
在强敌环伺中,即使作为大模型领域的领头羊,OpenAI同样压力山大,毕竟没有人能保证ChatGPT的持久力。
此前我们在《日“烧”508万,OpenAI只能活到2024?》一文中曾报道过,ChatGPT运营成本高昂,估计每天的运营成本约为70万美元。
但烧钱的同时,ChatGPT的用户基数在下降。SimilarWeb数据显示,今年6月,ChatGPT自上线以来访问量首次出现下降。从5月到6月,ChatGPT的全球流量下降了9.7%,到7月后用户数量进一步下跌,从6月的17亿下降到了15亿,较之6月下降了约12%。
有人猜测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大多数公司禁止他们的员工在工作中使用ChatGPT。另外竞争的白热化也可能是诱因之一。
据外媒消息,OpenAI去年花费了超过5.4亿美元来开发ChatGPT,其中包括从谷歌等公司挖走人才的资金。但在2022财年的收入仅为3000万美元。其CEO萨姆•奥特曼曾对投资者说过,OpenAI计划在今年将收入提高到2亿美元,明年达到10亿美元。
如今看来,ChatGPT企业版的推出可能也是其计划之一。加速搞钱进程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面向未来,OpenAI还表示,在ChatGPT企业版之后,它可能还会为小型团队提供ChatGPT商业版,允许公司将应用程序连接到ChatGPT企业版,“更强大”和“企业级”版本的高级数据分析和网页浏览,以及为数据分析师、营销人员和客户支持设计的工具。
3、结语:OpenAI的商业化困局并非个例
曾经,ChatGPT和必应的强强结合让我们觉得大模型落地似乎近在咫尺,但ChatGPT用户增速放缓、二级市场陷入疲态又让人不由自主对行业泡沫心存警惕。
大模型本应是马太效应显著的领域。越有钱、有技术,就能获得更多的算力,更多的人才,更多的用户,更多的数据。从这一点来说,OpenAI作为先发者最有可能成为赢家,但现实是它的商业化进程依旧迟滞。
目前来看,OpenAI在商业化方面的尝试,成效并不显著。
在开发端,开源大模型Llama2的发布为大模型应用开发提供了更多选择;在消费端,虽然推出了付费订阅版本ChatGPT Plus,但用户数的下滑必然造成其盈利空间的压缩;如今企业版的推出会带来哪些变数依旧未知。
另外今年6月末,曾有报道透露OpenAI计划推出 ChatGPT“工作个人助理”,与微软展开竞争。对于OpenAI来说,大模型本身是无法挣钱的,如何构建新的ChatGPT功能将是其商业化的重点。但也有人指出,“与主要合作伙伴发生冲突”是“糟糕”的决定。
不久前,OpenAI收购Global Illumination也被视为其“寻求商业胜利”的一步棋。作为一家游戏公司,Global Illumination的主要产品是“开源版《我的世界》”。作为OpenAI创立以来的首笔公开收购,选择游戏行业并非OpenAI突发奇想,正是为了借由人工智能和游戏的深度融合,为其带来商业回报。
OpenAI要面对的商业化困局并无前人可以借鉴,因为其成本结构与移动互联网时代有鲜明的差异。大模型是要不断进化的,需要源源不断的算力与数据。而无论是训练还是运营,这都是一个成本持续燃烧的过程。
当前 AI 大模型时代还处于早期,但和其他新技术一样,经过高速增长之后,泡沫破裂是必然现象。当热潮退去,冷静期到来,谁将从大浪淘沙中崛起,目前犹未可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