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特曼再放话「碾压」初创,CEO发文回怼:从「套壳」开始也能做出伟大产品

愤怒的蜗牛

这个时代的AI创业者最担心的一件事,莫过于自己的产品遭遇上「正规军」的突袭;最怕听到的一句话,恐怕是「你这个是套壳应用吧」。

好一点的创业公司,等待着被收购,比如前段时间卖身谷歌的Character.ai。

运气没那么好的,则纷纷死在了OpenAI等AI巨头产品发布会的前夜,徒留下一句保命箴言警示后来者——

不要去做巨头迟早会做的事情,不然,等到它们出手的那一刻,你将会被碾碎。

奥特曼再放话「碾压」初创,CEO发文回怼:从「套壳」开始也能做出伟大产品

可是,这个在国内外创业社区普遍流传的观点是否真的可靠,这种印象又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如果OpenAI真的能够横扫一切,那么为什么它还没有赚到足够多的钱,甚至一年要血亏50亿美元?

AI泡沫「越吹越大」,投资回报迟迟不来,我们需要的仅仅是一个技术领先的模型吗?

如果你也怀抱着这些真实的问题,可能今天这篇文章会给你带来新的想法,以及放手去做的勇气。

因为,一个伟大的公司,可能也是从「套壳」起家的。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何做好一个产品,其困难程度和重要性往往被低估了。

目前的大多数产品只是做到了「及格」(good enough),还远远没有到达「卓越」(truly great)。

OpenAI「碾压」初创公司?

在ChatGPT引发的席卷世界的创业潮中,「套壳GPT」是对一家AI初创公司的极大侮辱。

「套壳」指的是那些几乎没有自主技术,而是依赖于他人技术的产品。

3个月前,在20VC播客上,奥特曼表示,任何试图在OpenAI爆炸半径内建立的初创公司或产品,都会被碾压。

奥特曼再放话「碾压」初创,CEO发文回怼:从「套壳」开始也能做出伟大产品图片

奥特曼之所以这样自信,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现在的很多AI初创公司是建立在OpenAI提供的「基础模型」之上的,当然,还有其他巨头的基础模型,比如Anthropic的Claude、Meta的Llama等。

大公司的模型只要一更新,小公司的产品就会被用户抛弃。

事实上,有这种观点的不止奥特曼一人,唱衰AI初创公司的声音可以说比比皆是。

比如科技媒体记者——

奥特曼再放话「碾压」初创,CEO发文回怼:从「套壳」开始也能做出伟大产品图片

「大多数AI初创公司注定失败」

还有大型科技公司的高管——

奥特曼再放话「碾压」初创,CEO发文回怼:从「套壳」开始也能做出伟大产品图片

Sahar Mor时任支付巨头Stripe的产品主管

以及很多热心的Reddit网友——

奥特曼再放话「碾压」初创,CEO发文回怼:从「套壳」开始也能做出伟大产品图片

99%的AI初创公司只有提示词

「套壳」公司确实存在,并且其中相当一部分已经被OpenAI模型的迭代碾压过了。

比如基于OpenAI模型构建AI文案工具的Jasper AI。

在ChatGPT引发热潮之前,他们的工具备受赞誉,并迅速达到十亿美元的估值。

然而,OpenAI去年对ChatGPT进行了功能更新,允许用户上传多种形式的文档。

当大多数用户意识到,他们可以直接从源头获得完全相同的功能以后,Jasper的收入和估值就开始下滑。

奥特曼再放话「碾压」初创,CEO发文回怼:从「套壳」开始也能做出伟大产品图片

The Information统计的GenAI行业融资情况,其中有超过100家公司在构建自己的AI模型,而68家公司使用OpenAI的模型

这种观点背后的逻辑很简单,也很符合直觉——「套壳」无法让公司建立产品的差异化和「护城河」,很容易进行复制、取代,被后浪拍在沙滩上。

但是,Eric Olson不这么认为。

他在《财富》发表了一篇署名评论文章,公开与奥特曼叫板,「Sam Altman警告OpenAI将『碾压』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恰好我就经营着一个这样的公司,而我毫不担心。」

奥特曼再放话「碾压」初创,CEO发文回怼:从「套壳」开始也能做出伟大产品图片

Eric Olson是AI初创公司Consensus的联合创始人兼CEO。

Consensus的目标是让人们更容易地获取和搜索经过同行评审的科学研究,通俗地说,相当于一个Google Scholar + ChatGPT。

奥特曼再放话「碾压」初创,CEO发文回怼:从「套壳」开始也能做出伟大产品

迄今为止,Consensus已经避免了数次来自AI巨头的冲击。但随着OpenAI用SearchGPT进军搜索领域,有人认为这家公司的好日子已经到头了。

但Olson坚信,「AI初创公司的未来是光明的。」

那些关于初创公司的末日头条新闻,就像其他行业中那些吸引眼球的标题一样,大多只是为了吸引注意力罢了。

大多数公司起初都是「套壳」

Olson指出,「套壳」这件事不应该被过度指责。

以第三方技术为核心来构建产品和公司,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创始人也不必在产品初期就担心成为「套壳」。

事实上,为了取得成功,在早期阶段进行「套壳」有时是必要的。作为初创公司,你的工作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设计、用户界面、新功能、服务、品牌等,把「壳」变得更加「厚实」。

这在各个领域都不是新事,在GenAI热潮前就有这样的发展轨迹。

如果用今天对AI初创公司的标准来审视那些之前崛起的巨头,它们在成立之初也可以被称为各种第三方技术的「套壳」:

- Salesforce是基于Oracle数据库的「套壳」

- Box是基于AWS的「套壳」

- Zoom是基于Mac和PC摄像头的「套壳」

- 达美航空是基于波音飞机的「套壳」

……

奥特曼再放话「碾压」初创,CEO发文回怼:从「套壳」开始也能做出伟大产品图片

OpenAI发布的新功能并不一定会摧毁你,因为这同样也是你的新功能。

作为初创公司,你的工作就是围绕该功能增添足够的附加价值,使其对用户具有吸引力和实用性,从而逐步付费。随着你所依赖的技术的改进,你的产品也会随之改进。

大多数事物起初都是「套壳」,这本没有什么,唯一可能的罪过是从始至终都只是个「套壳」。

及格与卓越之间,有无限的差距

如今,网上涌现出了大量非常吸睛的AI产品demo。

然而,当这些产品交到用户手中时,能够真正令人满意并解决问题的,却屈指可数。

这是因为现在的AI产品追求的是「及格」或者「够好」(good enough)。只需满足这一点,再搭配上设定好的演示环境,就可以获得拔群的效果。

在LLM出现之前,想构建优秀的软件产品,核心工作包含有数百个因素,比如对客户的深刻理解、长在审美点上的优雅设计,以及每一个边缘情况的成千上万行代码。

然而,LLM的出现,将产品边际智能的成本降低到几乎为零。

你只需构建一个简单的用户界面,加上一两个功能,然后添加一些OpenAI的API调用,就能拥有一个看起来很惊人的产品,这种构建速度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然而,从创始人的角度来看,即使LLM已经如此强大了,构建一款卓越的产品仍然非常困难。

仅仅因为构建一个看起来不错的软件变得容易了,并不意味着真正优秀的软件也能轻易诞生。

大神李沐昨天在知乎上发表的创业心得中,也提到了产品构建的不易,Perplexity和Character.ai等成功产品也依然在探索商业模式。

奥特曼再放话「碾压」初创,CEO发文回怼:从「套壳」开始也能做出伟大产品图片


从技术到产品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花2、3年实属正常。算上用户的需求的涌现,可能得花更长时间。我们专注当下在迷雾中探路,对未来保持乐观。


更知名的案例,当属备受批评的谷歌「AI Overview」功能,与快速崛起的AI搜索产品Perplexity形成了惨烈对比。

根据某些定义,Perplexity并不是一个拥有「护城河」的产品,提供给用户的只是LLM与搜索结果的互动

在一个到处都是大模型的世界里,谷歌作为史上最强大的搜索引擎,还拥有自己的王牌产品Gemini系列,难道不能为搜索结果加上一个LLM摘要,让Perplexity走向终结吗?

他们当然可以尝试,并且确实尝试过。但到目前为止,这些努力还没有成功。

奥特曼再放话「碾压」初创,CEO发文回怼:从「套壳」开始也能做出伟大产品图片

那么,Perplexity如何能通过「套壳」打败了拥有核心技术的谷歌?

这其中需要厘清的关键点在于,软件产品并不只关乎最顶层的实现。它们是大量细节的汇集,而这些细节决定了它们如何解决用户的问题。

Perplexity掌握了细节:用户界面具有个性,但又极其简单。

当你进入搜索页面时,光标会立即放置在搜索框中。其响应时间几乎是瞬时的,甚至配备了一个令人愉悦的加载界面。

奥特曼再放话「碾压」初创,CEO发文回怼:从「套壳」开始也能做出伟大产品图片

谷歌的AI Overview缺乏Perplexity那种对细节的执着。因此,它们没有赢得同样的用户喜爱。

这就是「及格」与「卓越」之间的区别——从远处看可能一般无二;但放大来看,两者相距甚远。

专业化至关重要

对于一些小众的需求,由于没有足够大的市场,因此那些科技巨头也不会费心费力地去充分解决。

这就为初创公司创造了空间,让它们可以进入、创新、成功,然后最终扩展。

Consensus的创办,就是基于这个预设。

Google Scholar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学术搜索工具,但并没几个人爱用。

原因很简单,它是谷歌的一个边缘产品,严重缺乏公司的关注和支持。

相比之下,Consensus这样的初创公司就能对此投入更多的关注和努力,相比之下,谷歌的大盘子里还有一百万件更重要的事情。

针对一个小众的问题,提出一个能够经受时间考验的解决方案。纵使来到了AI时代,这种产品思路也并没有过时。

纵使我们必须要在OpenAI的技术阴影下构建产品,这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如果唯一重要的是原始技术能力,那么在财大气粗、拥有顶尖技术的巨头面前,初创企业永远无法取得成功。

但相反的情况已经无数次上演。真正重要的是产品的细微之处,你需要让用户感受到,你能够为他们的问题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

正如著名的AI投资人(也是Consensus投资人之一)、前GitHub CEO Nat Friedman最近在X上发布的:

「人们雇佣清洁服务来清理办公室,而不会选择通用的劳务服务,即使基本上是一样的东西。」——给AI初创公司的建议。

奥特曼再放话「碾压」初创,CEO发文回怼:从「套壳」开始也能做出伟大产品图片

如果只衡量原始能力,普通人和清洁服务公司的员工实际上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是包装——廉价的材料(清洁用品),一点专业知识,以及对这个人曾经解决过你确切问题的信任。

这种差异将驱使100人中的99人选择额外支付清洁服务公司的服务费。

人们希望使用为特定事情设计的东西。这可能是今天AI公司创始人能听到的最令人振奋的一句话。

退后一步来看,上面提到的三个要点并不是新的建议。几十年来,无数创业公司都是凭借这些核心原则,在现有企业技术的长期阴影下取得成功。

害怕大公司将你的初创公司逼入困境是创业公司的一个特征,而不是一个缺陷。也正因如此,加上无数的其他原因,创业成功才尤为艰巨。

我们现在都拥有一种令人振奋的新技术,自然的反应是相信「一切即将改变」。

但现实是,有些事情会改变,同时大多数事情还是会和过去类似。

像以前一样,在吸引眼球的巨头旁边,还留有创造卓越公司和产品的空间。而且,奥特曼宣称的所谓「爆炸半径」,实际上比今天大多数人认为的要小。

参考资料:https://fortune.com/2024/08/13/sam-altman-openai-will-steamroll-ai-startups-i-run-one-not-worried/


您需要 登录账户 后才能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15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